联系我们 学校主页
  • 首页
  • 制度建设
  • 年度报告
  • 目录清单
    1. 学校基本信息
    2. 招生考试
    3. 财务、资产及收费
    4. 人事师资
    5. 教学质量
    6. 学生管理服务
    7. 学风建设
    8. 学位、学科
    9. 对外交流与合作
    10. 其他
  • 申请公开
  • 首页
  • 制度建设
  • 年度报告
  • 目录清单
    • 返回
    • 学校基本信息
      • 返回
      • 办学规模、校级领导班子简介及分工、学校机构设置、学科情况、专业情况、各类在校生情况、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等办学基本情况
      • 学校章程及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 教职工代表大会相关制度、工作报告
      • 学术委员会相关制度、年度报告
      • 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安排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招生考试
      • 返回
      • 本科生招生
        • 返回
        • 招生章程及特殊类型招生办法,分批次、分科类招生计划
        • 保送、自主选拔录取、高水平运动员和艺术特长生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入选考生资格及测试结果
        • 考生个人录取信息查询渠道和办法,分批次、分科类录取人数和录取最低分
        • 招生咨询及考生申诉渠道,新生复查期间有关举报、调查及处理结果
      • 研究生招生
        • 返回
        • 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录取办法,各院(系、所)或学科、专业招收研究生人数
        • 参加研究生复试的考生成绩
        • 拟录取研究生名单
        • 研究生招生咨询及申诉渠道
    • 财务、资产及收费
      • 返回
      • 财务、资产管理制度
      • 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
      • 校办企业资产、负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信息
      • 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资设备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标
      • 收支预算总表、收入预算表、支出预算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 收支决算总表、收入决算表、支出决算表、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 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及投诉方式
    • 人事师资
      • 返回
      • 校领导干部社会兼职情况
      • 校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情况
      • 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办法
      • 校内中层干部任免、人员招聘信息
      • 教职工争议解决办法
    • 教学质量
      • 返回
      •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教师数量及结构
      • 专业设置、当年新增专业、停招专业名单
      • 开课情况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教授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
      •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
      • 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
      •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其他
    • 学生管理服务
      • 返回
      • 学籍管理办法
      • 学生奖励与资助
      • 学生奖励处罚办法
      • 学生申诉办法
    • 学风建设
      • 返回
      • 学风建设机构
      • 学术规范制度
      • 学术不端行为查处机制
    • 学位、学科
      • 返回
      • 授予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 拟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资格审查和学力水平认定
      • 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或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办法
      • 拟新增学位授权学科或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及论证材料
      • 其他
    • 对外交流与合作
      • 返回
      • 中外合作办学情况
      • 来华留学生管理相关规定
    • 其他
      • 返回
      • 巡视组反馈意见
      • 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预案、预警信息和处置情况,涉及学校的重大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情况
  • 申请公开

目录清单

    • 办学规模、校级领导班子简介及分工、学校机构设置、学科情况、专业情况、各类在校生情况、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等办学基本情况
    • 学校章程及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 教职工代表大会相关制度、工作报告
    • 学术委员会相关制度、年度报告
    • 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安排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招生章程及特殊类型招生办法,分批次、分科类招生计划
      • 保送、自主选拔录取、高水平运动员和艺术特长生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入选考生资格及测试结果
      • 考生个人录取信息查询渠道和办法,分批次、分科类录取人数和录取最低分
      • 招生咨询及考生申诉渠道,新生复查期间有关举报、调查及处理结果
      • 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录取办法,各院(系、所)或学科、专业招收研究生人数
      • 参加研究生复试的考生成绩
      • 拟录取研究生名单
      • 研究生招生咨询及申诉渠道
    • 财务、资产管理制度
    • 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
    • 校办企业资产、负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信息
    • 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资设备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标
    • 收支预算总表、收入预算表、支出预算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 收支决算总表、收入决算表、支出决算表、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 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及投诉方式
    • 校领导干部社会兼职情况
    • 校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情况
    • 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办法
    • 校内中层干部任免、人员招聘信息
    • 教职工争议解决办法
    •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教师数量及结构
    • 专业设置、当年新增专业、停招专业名单
    • 开课情况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教授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
    •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
    • 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
    •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其他
    • 学籍管理办法
    • 学生奖励与资助
    • 学生奖励处罚办法
    • 学生申诉办法
    • 学风建设机构
    • 学术规范制度
    • 学术不端行为查处机制
    • 授予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 拟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资格审查和学力水平认定
    • 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或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办法
    • 拟新增学位授权学科或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及论证材料
    • 其他
    • 中外合作办学情况
    • 来华留学生管理相关规定
    • 巡视组反馈意见
    • 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预案、预警信息和处置情况,涉及学校的重大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情况

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目录清单  -  教学质量

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7-2018学年度)

作者:    时间:2018-10-22    浏览: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对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华中科技大学重视并积极推进艺术教育。2018年始,学校将艺术教育工程纳入“双一流”之文化传承创新子项目进行建设。

这一学年来,艺术教育中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及西方艺术、艺术与科学这两个重点内容,通过主动抓好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艺术氛围这三个途径,着力从审美能力及观念、道德情操、民族情感、想象力及创新意识这四个维度培养学生。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 艺术课程建设

(一)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及建设

艺术课程教学是我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均纳入学分管理的基础上,学校从2014级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开始明确,每个本科生至少要选修1门艺术类选修课程并通过考核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

我校开设的艺术类选修课程包括:作品赏析类,如《中国古典音乐名著赏析》、《西洋歌剧名作欣赏》、《京剧艺术欣赏》等;艺术史论类,如《西方音乐史》、《西欧音乐文化解读》等;艺术实践类,如《合唱艺术》、《钢琴提高班》、《节奏世界》、《舞蹈艺术》等课程。以及慕课《艺术与审美》和《20世纪西方音乐》。这些课程,传授艺术知识,着力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帮助其提高人文素养。据统计,艺教中心教师2017年秋季学期开课32门次,选课人数共计3323人次;2018年春季开课31门次,选课人数共计3650人次。

一直以来,学校教务处及相关单位通过加大激励措施和严格管理来促进艺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年度,艺教中心邀请专家到校听课并指导中心开展课程建设;学校也加大了教学督导组对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检查力度,以确保教学质量。

(二) 高水平艺术团特长生培养

为提高学校的艺术活动水平,我校于1999年开始招收艺术特长生。学校一直将高水平艺术团特长生集中居住,由艺术教育中心负责学生的艺术培养和教育管理。本学年度有特长生145余人,分为交响乐、民乐、键盘、戏剧、舞蹈、合唱6支团队进行教学和管理,另有百余名兴趣生参加学习。2017年高水平艺术团共招收学生25人。

根据学校的高水平艺术团特长生学籍管理办法,特长生获得的艺术特长学分最多可替代30学分的培养计划学分。其中,特长生修读艺术训练系列课程,每学期在完成课堂学习和演出实践后获得相应学分。该系列课程包括:《交响乐合奏训练与表演》、《中国管弦乐队合奏训练与表演》、《合唱训练与表演》、《舞蹈训练、创编与表演》、《键盘音乐训练与表演》、《戏剧训练与表演》。中心通过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征求对艺术训练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加强课程建设。

中心提出,要把高水平艺术团建成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为此,中心逐步规范管理制度,着力营造一个既能发挥高水平艺术团在学校推进艺术教育普及中的重要作用,又能促使特长生不断主动成长的氛围。2018年,中心支持了9名学生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展艺术与科学学术夏令营活动,拓展视野,实地感受名校的艺术氛围。

二、 艺术教师配备

我校采用专兼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提供经费支持在职教师参加培训或进修,对新招聘的专职教师,要求所学专业应该是在国内该专业排名前列的专业院校。

鼓励校内相关专业的专任教师积极参加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授课工作。2017-2018学年,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教师有20人。其中,11人来自艺术教育中心,包括声乐、舞蹈、器乐和音乐理论专业,有副教授6人。其余9名教师来自机械学院、建规学院、人文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历史研究所、学生工作处等单位,其中有2名教授、3名副教授。

聘请耶鲁大学客座教授、指挥家胡咏言担任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及指挥;不定期邀请省歌剧舞剧院王秀峰、武汉音乐学院谭军、陕西歌舞剧院严松波、现代舞之父曹诚渊等专家来校指导艺术训练。另外,邀请中国国家话剧院、武汉市汉剧院等专业院团来校展演。全年到校指导或开展艺术交流的专家数十人。

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与国际教育学院一起组织22名师生赴巴西孔子学院进行6场文艺巡演和教育巡展。

三、 艺术教育管理

我校有校级负责人分管艺术教育工作。在分管校领导的指导下,学校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艺术教育中心等部门主动配合,统筹好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全面推进艺术教育发展。

其中,艺术教育中心负责大力推进校内外艺术教育资源的统筹,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主动探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普及教育、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功能的多种途径。中心设立公共艺术课程教研室、艺术实践教研室和高水平艺术团三个内设机构,以更好地落实工作。

教务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艺术类选修课程进行建设和管理,在保证艺术课程在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宣传部、学生处、校团委等部门积极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取得优秀的成果。

四、 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

每年我校安排有专门的预算经费用于艺术教育。在确保艺术教育发展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学校逐年增加预算经费,不断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扩大艺术教育的普及面和受益面。

我校配备有艺术课程教学及艺术训练教学所需的专用教室和器材。包括:音乐楼(西八楼1105平方米)和4间音乐教室(东十二楼616 、617;西十二楼S511、亮胜楼305)。2017年,学校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改造西八楼钢琴教室和合唱、键盘、戏剧排练厅等,以更好地满足艺术教学需要。

学校还充分发挥光谷体育馆、韵苑体育馆、各学术报告厅、图书馆等场馆设施的功能,以满足校内大中型艺术活动需求。

五、 课外艺术活动

以每年80场课外艺术教育活动营造校园艺术氛围,打造“艺术华中大”的影响力。包括40场艺术展演,20场知识普及讲座及沙龙,20场艺术实践。部分重点活动如下:

(一) 国家话剧院话剧《谷文昌》在校精彩展演

 4月22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原创现实主义题材话剧《谷文昌》在光谷体育馆精彩。此次活动也是我校干部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培训的活动之一,是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演员们用鲜活生动的舞台形象,生动地诠释了谷文昌精神,让观演的师生充分领略到主人公身上的温度,增强了对英模的敬重之情,数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二)第三届华中科技大学“森林艺术节”,融合中国戏曲、西方艺术、极致古典和喻音袅袅四个主题的系列艺术活动。

唱念做打,尽显戏曲魅力。4月12日,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傅希如做客博雅艺术大讲堂,讲述《不近梨园,怎知京彩如许》,普及京剧知识。随后,艺术实践行组织到武汉剧院观看上海京剧院京剧《七侠五义》、到琴台大剧院观看苏州昆剧院昆曲青春版《牡丹亭》。  5月6日,洪山区“经典剧目高校行”之汉剧经典折子戏专场,上演《秦琼观阵》、《天女散花》等,武戏打斗激烈,文戏优美动人,观众们随着各出戏跌宕起伏,参与感十足。

西方艺术,漫步多彩世界。波兰拉莫拉古乐团音乐会《中世纪吟游》,奏响鲁特琴和羽管键琴,演绎巴洛克时期的浪漫和中世纪游吟诗人的虔诚情思。“春日精灵”竖琴音乐会、短期艺术课程《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赏析》、琴台音乐厅歌剧版《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让师生感受意大利喜歌剧中,令人捧腹的人生百态。

极致古典,聆听千年记忆。中国音乐学院东方音乐研究院首席专家冯光生做客博雅艺术大讲堂,讲述《公元前五世纪的辉煌——曾侯乙编钟的科技与文化》。从礼乐文明、雕龙文心、金声玉振和声学创造四个方面,以大量的第一手考古资料为师生展示了曾侯乙编钟的美和精妙。随后,古琴讲座音乐会《大道之器大音希声》、莫老师音乐时间“由画而音,寻音看画”等,让师生感受宁静优雅的艺术情趣。

放飞音符,校园余音袅袅。在沙沙的风声中,我校交响乐团学生带来了森林音乐会之电影及音乐剧音乐专场。近千名师生寻音而至,在成荫绿树下共同聆听了这浪漫的露天音乐会。随后,森林音乐会之打击乐专场带来了风格迥异的九首乐曲;钢琴“快闪”活动;中国器乐赏析专场音乐会《国韵华章》为协和医院师生员工带来了一场音乐盛宴。

(三)第二届华中科技大学“喻园戏曲节”,展示戏曲艺术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师生关注戏曲。

戏曲节也是大学之城建设“区校融合 和谐洪山”经典剧目高校行活动,由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文化体育局、我校艺术教育中心联合举办。包括:

名剧荟萃,高水平的展演精彩连连。武汉杂技团在韵苑体育馆为千余名师生带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杂技表演《楚风汉韵》。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带来黄梅戏展演《天仙配》。戏曲中有盛大恢弘的场面、厚朴深重的情感、细腻生动的演绎,引人入胜,气氛十分热烈。中国汉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武汉汉剧院带来的经典剧目《状元媒》。演员们凭借张弛有度的故事情节、优美华丽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实践课程,一招一式体验戏曲人生。汉剧的工作坊和短期艺术实践课程,越剧短期艺术实践课程和京剧短期艺术实践课程在我校举办,老师们从手型到步法,从体态到服饰,从身段到唱腔都亲自示范、悉心指导。学员们也认真地模仿着,对国粹展现出极大的热情。

初次亮相,戏曲大赛唱出喻园芬芳。我校举行首届戏曲大赛。选手木们或端正身姿,或目视前方,给人以落落大方之感。展示师生对戏曲的热爱。

(四)新年演出季和“同歌同行”毕业演出季,高水平艺术团的这些演出场场满座,好评如潮。

12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交响乐团在琴台音乐厅给全校师生以及市民带来一场音乐盛宴,同时近4万名网友通过直播平台在线观看了音乐会,海内外华科大校友们纷纷表达对母校的思念和新年祝福。此前,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编钟国乐团的艺术家们,为同济医学院师生带来第六届“长江之春”民族音乐会;“国风国韵”新年音乐会,呈现中国器乐的独特魅力;“演绎青春”戏剧专场演出《追》、《您是一块千锤百炼的“特殊钢”》等节目;“为你歌唱”合唱交流音乐会,上百人唯美演绎,音乐声一次次感染在场听众。

“同歌同行”演出季包括:“我爱你母校”校友歌舞晚会、“青春琴缘”流行键盘音乐会、“贰拾贰”舞蹈专场、“我在未来等你”话剧专场、“国风国韵”中国器乐音乐会、“我心歌唱”合唱音乐会、“光影喻园”交响音乐会。这些演出活动各具特色,经由一个学期的艺术训练课程精心准备,在带队老师和外请专家的指导下,学生的演出水平不断提高。

(五)从艺术与科学交融的角度,探索结合学科特色推进艺术教育的途径,启迪学生的想象力。

与物理学院合办“听月”科学与艺术沙龙,通过科普讲座、欣赏不同风格的与月亮有关的古典音乐作品,以及天文望远镜三种听月的方式,向师生展示科学与艺术的美丽邂逅;与能源学院和材料学院合作的“星空”科学与艺术的对望系列音乐会,用别样的新生音乐课,启迪学生的想象力之旅。

六、 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我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在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上,我校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导向,着力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

为了营造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学校在多个景点开展文化艺术活动,让师生能够在自然之美中体会艺术之美。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光影喻园”交响音乐会在、“喻音袅袅”森林音乐会,让满满的艺术气息随着鸟语花香流淌在森林校园里。

                                        艺术教育中心

2018年10月12日


上一篇: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8-2019学年度)

下一篇: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版权所有 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公开网  鄂ICP备05003321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123号